來源:轉載 作者:了凡弘法學會譯整
人皆惡之。
【解釋】
人人都討厭造作惡事的人啊!
【分析】
玉樞經上說道:「人若是不修善業,上天必定會斬他的神,攝他的魄,使他神魂顛倒,被人所厭惡,為人所嫌棄!」今天恨別人欺負我的人,怎麼會知道,這是上天斬攝了他的神魂,使他處處碰壁而為人們所厭惡啊!今天有幸知道了這個事實,就應當洗心革面,改惡向善;那麼天心是仁慈寬恕的,是不責罰懺悔改過之人的;所以從前所犯的罪過,是可以救贖的,從此改過遷善,那麼前途仍然是一片光明。所以無論是生而知之,或是困而知之,只要是改過遷善,他的成功則是一樣的,希望千萬不要自暴自棄啊!
而做惡事的人,為什麼會令大家討厭呢?這是因為公道自在人心,也是因為良心本善,良知是人人本來就具有的啊!但是盼望大家推此一念,見到了善,就如同怕落到別人的後面一樣;見到了不善,就如同用手去探熱湯一樣的可怕;如此就可以自我勉勵,修到了有善無惡的境界。若只是徒然的討厭別人的惡,而卻不除去自己的惡,這樣又怎麼能夠免除自己被別人所厭惡呢!
故事一:
唐朝的來俊臣,做侍御史的時候,貪贓枉法,被他冤死了人,不知道有多少;後來他竟然被朝廷判了謀反的罪名,並且在市集上公開執行死刑。來俊臣在被砍頭之後,許多恨他的人,就爭先恐後的蜂踴而上,吃他的肉,挖他的眼睛,奪取他的心臟,不到一會兒,他的屍體就被人吃光了啊!
故事二:
宋朝的大臣丁謂和寇萊公,兩人都是同在朝廷做官。當時天下的百姓,提到了寇萊公,必定稱他是忠臣;講到了丁謂,必定稱他是奸臣;聽到了一件善事,必定將這件善事歸功於寇萊公;其實未必都是寇萊公做的啊!而聽到了一件惡事,必定將這件惡事歸罪於丁謂,其實也未必都是丁謂做的啊!
故事三:
宋朝的宰相秦檜,欺君誤國,殘害忠良;千百年來,世人莫不厭惡秦檜的奸詐;而岳飛的精忠報國,後世的人,也無不景仰岳飛的風範。在杭州西湖岳王祠的前面,就有鐵鑄的秦檜,和他的妻子王氏的像,跪在岳王的墳前,旁邊還掛了一個木頭做的手掌。無論遠近,只要是來到岳王墓前拜謁的人,都是欽佩岳王的精忠報國;在拜完岳王之後,就都拿起了木掌,批打秦檜夫婦的鐵像。
【結語】
從以上的三個例子合起來看,百姓並沒有私好和私惡的心,然而大家相同喜好、相同厭惡的原因,這就是人心對於善惡的回應啊!
【解釋】
刑罰和災禍,也就跟隨而來。
【分析】
太虛真人說:「別人若是將災禍轉嫁給我,那麼我就以福德來回報他;如果能夠這樣做,則福德之氣,始終都是從我這裏出來;而害氣重殃,自然就從惡人那裡生出來。」這裡說到刑罰災禍跟定了惡人,就是因為害氣重殃常在惡人的身上,所以刑罰災禍才跟定他啊!
華嚴經說:「南閻浮提世界的眾生,是處在五濁的惡世之中啊!這個世界的眾生,不肯修十善業,而且專門在造惡業,殺生、偷盜、邪淫、妄言、綺語、惡口、兩舌、貪、瞋、邪見、不孝順父母、不恭敬三寶,更相的忿怒爭鬥,互相的毀謗污辱,任情的起見,非法的謀求,由於這些的因緣,而感召到了刀兵、饑荒、疾病、死喪、天災、人禍種種的報應。」由此可見,總是自作自受,自食惡果,全部是自己招來的,並不是由於他人造作的啊!然而趨吉避凶,決定在當前的這一念心,而天堂地獄也就會現在眼前了。若是果然有人真實的在修十善業,而卻得到了惡報,決定沒有這種的道理啊!
故事:
漢朝的梁統,向朝廷乞請增重法律的刑罰,然而朝廷卻沒有接受他的建議;後來梁統作了一個夢,夢到神明對他說:「梁統啊!雖然有幸朝廷沒有聽從你的意見,但是陰曹地府已經記錄了你的罪過。你今天想要以刑罰來毒害世人,居心實在是太狠毒了,那麼你的子孫,怎麼能夠免除刑罰的災禍呢?你這種行為已經得罪了上天,縱然你再祈禱,也是沒用了啊!」後來梁統的兒子,都是死於非命;到了梁冀的罪惡,積的就更深了,最後竟然被皇帝下詔滅族,滿門抄斬。